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今天,中国民营经济领域的“不涨价”联合行动如期而至。

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、烘培业工会、水产业商会、医药业商会、纺织服装业商会等24家商会,在首都联合发出《保供应、稳物价、促和谐》倡议书。倡议书强调,全国工商联行业商会的会员企业和企业主,决不串通涨价、人为抬价。

倡议书“号召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行动起来,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要求,千方百计保供应,为国分忧稳物价。“

在食品、日用消费品的接连“涨”声中,这类响应号召,不搞涨价串联,或在一定期限内暂缓涨价的行动,正中民众心愿,也如企业所说,体现了社会责任。

不过,细想之下,仍不免对这类行动心生担忧。

一者,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细胞,生来便是追求以产品或服务获取收入,利他的同时也利已,就其本性而言,不到十万紧急,企业断不敢或不愿承诺不涨价。

其次,联想到本月初国家发改委的约谈大会,全国工商联即是被约谈对象之一,可见,十天之后发出的倡议书并不一定完全是企业自发,而是被组织起来的。工商联的新闻发布会也证实了这点。工商联称,“行业商会中各级工商联的企业家副主席、常委、执委,尤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率先垂范,团结带领广大会员采取切实措施,落实好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和要求……”

企业若能以扩大销量、压缩采购成本,或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,保持终端产品价格的稳定,为政府勒住CPI出点力,这自然皆大欢喜,怕的是,活泛在市场海洋中的大小企业,各有各的算盘,更何况,某些经营行为并不冲撞反垄断法之类的法律法规,如研究开发新产品等。

串通涨价,理应受到规则管束,而联合不涨价,算不算串通?我暂无答案。

通胀问题,兹事体大,甚或事关社会稳定,政府高官不厌其烦地强调稳定物价总水平,便不奇怪。为达致管控通胀目标,在货币政策不断收紧、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等之外,以国家发改委为首的行政部门,不辞辛劳,想方设法,遍发约谈函,从17个行业协会,到食用油、方便面、日用洗涤用品生产企业。

不仅如此,水电气价格改革自去年底以来均被暂搁,当出口终端堵塞,价格压力向中上游回溯时,发改委又强摁电煤,划定“不得变相涨价,不得擅自提价或价外加价”高压线”。

这大概都基于涨价因素自行消弥这样的愿望,不过,除了翘尾因素可能渐有化解外,考虑到通胀诱因的复杂性,真不知这些方略能扛到何时。

当价格上升信号闪亮时,仍强调外部不确定性,当通胀老虎出了笼子,便什么棍子无所不用。很不幸,我们又回到了上次战通胀的老路上。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朱长征

朱长征

16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独立学者,财经专栏作家,主持知识星球 [Alex世界观]、公众号"思想也是市场"(alexchu789)。

文章